|
从刚刚出炉的一季度宏观经济金融数据来看,消费对GDP的贡献越来越大,居“三驾马车”之首。同时,消费结构也在不断优化,绿色、可持续、高附加值的部分呈现强劲的发展动力。业内专家分析认为,这一持续的积极变化是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的必经之路,也是结构调整的有力佐证。
消费正成为经济发展强劲羽翼
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,2016年1月至3月份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024亿元,同比名义增长10.3%,增速比前两个月加快0.1个百分点,其中,3月份增速上升至10.5%,比2月份加快0.3个百分点。“这与经济企稳回升趋势基本一致。”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告诉记者,消费起到了助力经济实现“开门红”的作用。
值得关注的是,统计数据同时显示,第三产业增加值90214亿元,增长7.6%,增幅明显高于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.9%,比上年同期提高2.0个百分点,高于第二产业19.4个百分点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的趋势愈发明显。
究其原因,除了我国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外,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,也为扩大消费奠定了基础。一季度,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19元,同比名义增长8.7%,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.5%。
高玉伟强调:“经济企稳有利于居民收入增长,也有利于提振消费者信心,未来居民消费仍将保持增长。”他预测,未来消费将与经济发展形成正向互动的效果。
近日,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发布的《中国投资发展报告(2016)》指出,2016年及以后,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将进一步上升,逐步提高到70%左右。
新消费增势不减
在分析去年的消费形势时,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表示,去年消费市场亮点纷呈,服务消费、信息消费、绿色消费等都成为新的消费热点。从今年前三个月的数据来看,这些领域依然增速骄人。
一季度,全国网上零售额10251亿元,同比增长27.8%。其中,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241亿元,增长25.9%,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0.6%。作为新兴消费的“领头羊”,网购对经济的作用及巨大潜力已得到广泛认可,其中,跨境电商也开始逐步发力。浙江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披露的数据显示,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呈现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。据统计,一季度,杭州海关共验放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商品2699万票,货值13.1亿元;进口商品853.7万票,货值15.2亿元。
作为新生事物,新消费实现如此迅猛的增长,离不开政策方面的支持。就在3月份,央行、银监会联合下发《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》,在消费金融组织体系、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、新消费重点领域金融支持、消费金融发展环境四方面提出了明确意见。
分析人士表示,新消费的成长将催生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、科技创新、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供给等领域的新投资,溢出效应明显。
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
不过,在肯定消费的成长及其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外,还应看到,与发达国家相比,我国消费在许多方面与之还有所差距,未来我国仍面临扩大消费的艰巨任务。
相关数据显示,2015年,我国居民消费率仅为38%到39%之间,虽比2010年的历史低点(35.9%)有所回升,但仍远低于中等收入国家(55.5%)和高收入国家(60.7%)的水平。
除了量的差距外,消费结构也有待升级。对此,高玉伟表示,当下,应通过产业政策、企业创新、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,加快改善新消费供给,满足不断提升的多样化消费需求,让一部分境外消费回流境内,实现内需增长。
近日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》指出,将以空气净化器、电饭煲、智能手机等消费者普遍关注的消费品为重点,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,组织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工程,增品种、提品质、创品牌。同时,在重点领域开展服务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。
业内评论人士认为,消费升级是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的有效途径,能够扩大有效需求,释放政策红利,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,并逐步迈向中高端水平。
|